新黃河記者:柏凌君 李巧妹
魯繡、扎染、編織、平陰玫瑰、東阿阿膠、章丘鐵鍋、龍山黑陶……10月11日,在山東省“秋季黃河大集”上,全省各地的非遺手造精品與文化“兩創”故事匯聚山東手造展區。
“山東手造”依托非遺或傳統工藝,不同領域的文化傳承者從各有門道到鑄成品牌,通過創意創新,不斷探索文化活態傳承新模式,在國內火爆出圈。
在國際上講中國故事,在世界中綻放山東色彩。對于走出國門,把“山東手造”帶到世界各地,他們各自有屬于自己的真切體驗,或“揚帆出!痹趪馐艿角嗖A,或因客觀原因開拓市場受阻,從齊魯大地走向國際舞臺,“山東手造”走出國門之路充滿曲折和挑戰,但每一步都堅定不移。
山東手造中的技藝,傳統而獨特
藍白相間的長裙、披肩,色彩斑斕的絲巾、T恤……在山東手造展區,涵作雲扎染技藝展出的產品引來不少市民駐足稱贊。
“這一件多少錢?”攤位還在擺放中,韓作云在展區展出的一件長裙就被一名年輕女游客看中。在她向對方解釋這是一件無法銷售的展品后,這名女游客與其溝通聯系方式,并約定日后一定要到店購買一件。
扎染古稱扎纈、絞纈、夾纈和染纈,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。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,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。
所謂的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,通過紗、線、繩等工具,對織物進行扎、縫、縛、綴、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。其工藝特點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后,再進行印染,然后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。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,各有特色。如其中的“卷上絞”,暈色豐富,變化自然,趣味無窮。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,即使有成千上萬朵,染出后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。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,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。
“以前都是藍白色,消費者會覺得比較單調,我們就不斷創新,如今加了紫色、黃色、粉色等亮色!闭珥n作云所說,創新讓市場走向多樣化!安捎妹蘼、絲料作底料,使用板藍根等提煉染料,做成不同顏色!
大家對扎染技藝產品的肯定,是作為扎染技藝非遺傳承人的韓作云最樂見的一件事。她告訴新黃河記者,不僅國內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傳統的技藝和產品,就連外國人也逐漸被承載著中國傳統與古典的扎染技藝所吸引,外貿訂單逐年增加。除此之外,絲綢也是他們走出國門、面向國際市場的一大重要板塊,產品出口至東南亞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加拿大等國家,年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。
韓作云告訴記者,真絲扎染家紡用品在外國消費者群體中需求旺盛、銷量較高,未來將在設計、生產上進一步提升,年銷售額目標將突破500萬元。
手造產品圈粉,海外市場廣闊
在黃河大集的山東手造展區,來自平陰縣東阿鎮的福牌阿膠和花養花玫瑰制品都頗受喜愛,展位前聚集了不少咨詢參觀的市民游客,而這兩款“山東手造”得到的不僅僅是本地人的喜愛,更是早早走出國門,在國外擁有大批“粉絲”。
“我們的福牌精裝阿膠是中國阿膠出口最早的劑型!睋E瓢⒛z工作人員介紹,作為“中國阿膠之鄉”的東阿鎮已有千年制膠歷史,產自東阿鎮的福牌阿膠,不僅是清代咸豐皇帝御筆賜“!钡摹皣鴮氊暷z”,還是在國際上遐邇聞名的“中國阿膠”。福牌阿膠自1915年榮膺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,從此在海外一舉成名,福牌阿膠制作技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,福膠集團以香港、澳門、臺灣為基地點,擴張全球化戰略版圖。阿膠及其系列產品常年出口至中國香港、中國澳門、臺灣地區以及美國、加拿大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新加坡、菲律賓等國家。
“這個玫瑰花餅只剩下最后一盒了……”上午10點半左右,在花養花玫瑰制品展位前,擺在展位上的商品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,玫瑰護膚品化妝品、玫瑰食品、玫瑰花茶等山東好品也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現場打卡。
平陰栽植玫瑰歷史悠久,據史書記載始于唐代。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。平陰玫瑰花大、色艷、瓣厚、香氣濃郁,被譽為“中國玫瑰的代表”。
玫瑰作為一種國際的語言和符號,為濟南市和平陰縣更好地走出去,開展國際合作提供了好的載體。今年的2023玫瑰產品博覽會暨玫瑰文化藝術節,邀請了國際玫瑰主產國的駐華使節和商貿代表共同出席,共同倡議開展玫瑰產業合作,還聘請了“玫瑰全球合伙人”,推動玫瑰產業國際化發展。
根據今年5月的數據顯示,“山東手造”核心領域規模以上企業,資產總計805.2億元,利潤總額21.8億元。規模以上批發零售領域“山東手造”企業,實現營業收入735.8億元。越來越多的“山東手造”如今從齊魯大地走向國際舞臺,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,以及文化強省的新引擎。
破圈出海,創新先行煥發活力
雖然“山東手造”不乏破圈出海的成功案例,但現場也有不少企業在試圖尋求更多的營銷渠道,將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手工藝制品遠銷海外。
“我們正在努力尋求海外銷售的可能,也參加過海外的一些展會,在亞洲一些國家銷售不錯,歐洲國家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受眾!鄙綎|相公墨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他們是以研發、生產、銷售墨汁為主業的文化產業公司,秉承中國傳統墨汁制作工藝和配方,結合現代工業科學化生產,重點推出的相公墨、書畫專用墨、學生墨等系列產品,在書畫愛好者群體中頗受青睞,正在逐步增加海外受眾。
同樣尋求出圈海外的還有龍山黑陶。據山東省級黑陶傳承人張國慶介紹,龍山黑陶是龍山文化的代表,距今有4000-8500年的歷史,是中華文明的象征,制作黑陶已有30多年的張國慶,不斷提升黑陶燒制技藝,復原蛋殼陶,研制使用陶,不斷挑戰行業新高度。但對于龍山黑陶的發展,張國慶也有著自己的憂慮,市面上制作的黑陶基本上還是一些觀賞性的藝術陶瓷,并不能廣泛地進入普通百姓的家中,同時也不方便走出國門,他也希望優秀的中華手造非遺文化弘揚海外,讓更多人了解家鄉、了解龍山文化和龍山黑陶,他認為將龍山黑陶推出海外,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記者觀察發現,黃河大集上,那些將“山東手造”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藝、現代設計結合起來,與實際生活和時尚需求結合起來的文創產品、特色食品更容易在海外出圈。
對更多“山東手造”品牌來說,如何走出國門,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創新,在于深層次文化內涵的有效挖掘和合理表達,這不僅需要通過傳統的方式學習繼承,也需要融入現代市場意識,通過創新提升其文化創意附加值。讓“山東手造”傳統工藝文化融入生活中,融入現代工業生產之中,從而推動“山東手造”的現代轉型升級。
山東手造以審美引領社會風尚,是講好文化厚重的山東故事,塑造情懷博大的山東文化形象的重要載體;讓傳統手造技藝通過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更好飛入尋常百姓家,豐富大眾生活,顯示出以創新踐行文化“兩創”的山東作為。
2022年3月初,山東就正式啟動“山東手造”推進工程,將其作為推進文化“兩創”,壯大文化實力,探索文化活態傳承新模式。
“山東手造”在傳承與賡續間守正創新,不僅“守”住了齊魯文化底蘊,叫響了“好品山東”區域公共品牌,還自我破圈“創”出了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、新產品、新模式,激發了文創產業新活力。
如今,“山東手造”不僅推動齊魯文化“富礦”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力,也激發了盤活產業大局、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動能。多角度尋求突破和創新,打造“山東手造”文化IP,為重點手造產業賦能,也必將推動“山東手造”出圈,讓更多手造產品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。